关于写一本小说,我听过看过一些见解,比如一个大学生必做三件事,写一本小说、谈一场恋爱、为了前程认真学习;写小说最好是在十年前开始动笔,或者现在开始动笔,立刻把脑海里冒出来的点子记下来。
以上,是过去三十五年的个人认知。
时逢年底,手头上的工作告一段落,带薪年休假整一整。单身独居的人,仿佛离了工作单位-居所两点一线,很快就陷入无所事事的困境。人,果然不可以闲下来,脑袋空空,容易胡思乱想。
最开始想写一本书,是因为学生时代的一个人生观“三不朽”——即立德立言立功,完成这三件事的其中之一,便可以不被人轻易忘记。认同这玩意,多半跟我确立了“世界本源是物质的”认知有关系。个人身体有物质构成,跟生活环境里这个世界的其他构成物一样,可以被消解得无影无踪。
写一本小说的原因,可以归结于“怕死”,怕被忘记。一个人的死亡,可以被定义为三个阶段,1身体的物质循环停止,狭义到生命体征消失和生活自理能力丧失,即死亡通知单和失能,广义到构成这个人的有机物质不在与周围环境发生生物化学反应,即“身体完全腐朽”;2在相识社交个体记忆中消失,最后一个记得我的熟人,亲戚、朋友、同学同事,他们中的人不再记得我的名字,音容笑貌,生平经历;3在物质世界里的留下过的一切痕迹被抹除,可能是被其他人有意或无意的处理了私人物品,也有可能是被无情的时间和物理规律“腐朽了”。
这三个阶段,身体的腐朽,可能在一代人,十几年到几十年时间完成,是人的生老病死,可以被轻易接受,至少在我认知里,没有那种长生、不老、不死、不灭,可以用身体和意识对抗时间,却没有脱离“有思想的人”的存在;社交圈的被忘记,不难被接受,曾祖父就是一个这样的人,一个活在曾祖母、祖父祖母和父亲记忆里的人,早年走西口一去不回,想来或是无了,或是另外组建了新的家庭过完一生;死亡的第三阶段,时间跨度可能以世纪为单位,即100年。
这个时间说长不长,说短也不短,但是足够一个生活聚落地区从兴旺走向衰落。100年前的小说话本,流传到现在,已经被时间淘洗得全无原貌了。更何况是一个100年前的古人生活起居,人生轨迹。
放眼宇宙尺度,想要留下可以被后来者认知的痕迹,很难。现有的文化载体,表达越精细明确,保存下来的信息越多,传承到新学习者认知建构里的难度就越大。100分的知识,教师表达有10分,学生理解剩1分。抛开个人学历能力、教学用书学生课本和教学方法差异不谈,这就是语言文字这项交流工具信息承载力的设计上限。现当代文化知识都这样,古人类那些遗迹,除了传承有序、表意不曲的“一小部分”,其余都得依靠“猜”,合理推断这段绳结、这块岩画、这块金木石上有规律的研磨刻痕指代些什么意义……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吞噬剑帝 重生1993,人生新启航 和波本一起打五份工 许安回归后的闲鱼人生 从一无所有到千亿巨富 残疾王爷站起来了 邪灵战神 盗墓:改写剧情的我,笑疯了 一念神魔引 玩家才不是危险分子 废黜太子妃?反手成为你母后 我在港综以杀证道 重生八零:带着三个姐姐离婚赚钱 穿越八零军婚,痞帅军官是老婆迷 四合院:挺直腰板,我绝对霸气 狐妖之心目犹初 升维人生 这聊天群群主有事真上啊! 都重生了谁下围棋啊